首页>>奥玛新闻>>行业新闻
本土品牌体育用品何以铸名牌
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,中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都充满着浓郁的“草根”气息。尽管大多从代加工起家,尽管品牌从无到有,但中国体育用品业的迅猛发展势头,任何一个重视中国市场的国际知名体育品牌都不敢小视。
 
有人曾总结,中国体育用品企业走的是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道路。的确,从代加工到构建自主品牌,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在发展之初并没有贸然闯入高端市场,而是更为务实地在二、三线城市“深耕细作”。短短十几年,中国体育用品业在二、三线城市的销售业绩,已经足以令国际知名体育品牌“垂涎三尺”。于是,国际知名体育品牌放下架子,开始向中国二、三线城市发起营销攻势。
 
中国体育用品企业谋求向一线城市进军,国际知名体育品牌开始向二、三线城市延伸市场,这样一种发展态势,实际上也意味着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开始新一轮“较力”。正在成都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,阿迪达斯、耐克等纷纷前来布展,不但从侧面验证了国际知名体育品牌营销策略的调整,同时也使体博会有了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同台竞逐的意味。
 
国际知名体育品牌向二、三线城市进军,并不意味着他们已从一线城市退却;而本土体育品牌在巩固二、三线城市市场份额的同时,开始向一线城市发动攻势,也并不说明本土品牌已经做好了品牌升级的必要准备。如果还是依靠明星代言、媒体广告、赛事赞助提升品牌影响力的话,本土品牌未必能够敲开一线城市的市场之门。
 
举办了18年的体博会,堪称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晴雨表。以往,体博会并没有得到体育用品企业的足够重视,正好验证中国体育用品业在“跑马圈地”阶段根本无暇他顾。在取得足够多的市场份额之后,本土体育品牌开始重视提升品质、重塑形象,体博会也就成了上佳展示平台。但仅仅利用体博会进行简单的展示还不够,更重要的是展示什么、如何展示?毫无疑问,在体育用品技术含量的生成与品牌营销的操作层面,本土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还有不小差距。
 
从贴牌加工到自创品牌,从照搬照抄到自成一体,中国体育用品业在摸爬滚打中走出了颇具特色的发展道路。需要明确的是,有市场份额并不等同于有产品品质,有资金实力并不等同于有发展前景,本土品牌在同国际品牌的竞逐中,需要学习、借鉴的东西还有很多。